38年来捐款上百万帮助超百名学生-003399威尼斯
穿了又穿,鞋底多处开裂;洗了又洗,t恤衫衣领早已松垮;床单有破洞,就用毛巾盖上……今年8月,各大新闻媒体曾报道家住合肥市蜀山区金湖社区玉兰新村的一对87岁老夫妻。夫妻俩“低标准”生活,“高标准”奉献,坚持捐资助学38年,累计捐资百万元,帮助了上百位学生。9月19日,了解到,近日,老两口收到正能量奖及奖金5000元。这笔奖金,他们又捐了。
这对善良的老夫妻名叫黄先明、葛惠珍。两人的“爱心之路”始于一次住院。1985年,黄先明因阑尾炎住院,同病房一陪护女子因交不起孩子几百元的住宿费整日愁容满面。虽然当时手头并不宽裕,没法直接提供资金帮助,但黄先明、葛惠珍一合计,还是决定伸出援手,为这个陌生孩子提供免费住宿。
那几年,一共有5名困难学生在两人家中居住,之后,手头稍微宽裕了一些,夫妻俩便开始捐资助学。从1985年至今,两人累计捐资百万元,帮助学生超百名。
38年来,捐资百万,帮助百余名学生,图什么?面对这样的问题,老两口只是笑了笑说,“我们以前吃过苦,所以想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。”原来,夫妻俩都出生于贫困家庭。葛惠珍曾为了学知识,溜到附近小学趴窗户“偷”学。看不清黑板,就用猪草垫脚,后来在老师和邻里的帮助下才有了学上。黄先明也是通过努力考入高校,这段经历让他坚信“知识改变命运”。
退休后,两位老人来到合肥生活。他们每月把退休金“一分为二”,一部分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开支,剩下的拿去捐资助学。面对各种自然灾害,他们要么直接捐款,要么缴纳大额党费,帮助受灾群众。
“低标准”生活,“高标准”奉献。走进两人的家,陈设十分简朴,鞋底磨损严重也不舍得扔,但二人却“乐在其中”。看到资助过的学生不少都成了有用之才,老两口心满意足,“他们能为社会做贡献,比什么都好!”
一份执念,尽己所能,资助贫困学子。38年来,出身贫寒的老两口,一边节衣缩食,一边慷慨解囊,决心要让每位孩子有书相伴。合肥好人、安徽好人、中国好人……这些年,老两口荣誉不断,却仍想着如何才能做得更多。今年6月底,黄先明签下遗体捐献协议,决定“死后也要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”。
“因为自己淋过雨,所以想做一个撑伞人。”前几天,正能量奖颁奖词表示,“他们捐助的不仅是对下一代的深情,更是对祖国未来的深深爱意。一份奖励,致敬大爱夫妻,愿爱的半径无限拓展。”对此,老两口表示,将把这笔奖金捐给社区,用于社区图书室建设,让居民们有更多好书可读。(合肥晚报)